快速響應開展昌都市江達縣山體滑坡應急測繪保障工作
10月11日7:00,金沙江流經的川藏交界處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寧巴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斷流,形成堰塞湖,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盡快獲取地質災害區域影像的部署要求,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省測繪應急指揮中心緊急部署開展應急地理信息保障工作。
針對滑坡地高原復雜地形環境與惡劣氣候條件,四川局討論制定了應急航攝方案,10月11日當天即安排無人機分隊攜3架無人機、2套高性能圖形工作站和影像快速處理系統等專業裝備,緊急趕赴滑坡現場開展應急地理信息保障工作。當天晚上,按省應急辦部署,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張彥東參加了省政府金沙江干流山體滑坡應急工作會議。
10月12日上午,按照在京出差的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升的部署,張彥東在省測繪應急指揮中心召開金沙江干流山體滑坡應急測繪地理信息保障工作部署會議。會議傳達省政府金沙江干流山體滑坡應急工作會議精神,研判當前工作形勢,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無人機影像獲取與處理、應急專題地圖制作、應急測繪成果提供、災情評估等工作。
10月12日上午,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四川局赴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對接應急保障工作。根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需要,將省測繪應急指揮平臺部署到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會商室,安排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工作,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地理信息技術支撐。下午按照省政府前線指揮部要求,將編制完成的金沙江滑坡救災應急專題圖、甘孜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和金沙江山體滑坡災前影像圖提供給了前線指揮部。
10月12日下午,局測繪無人機分隊晝夜兼程抵達金沙江滑坡災害現場,測繪無人機在滑坡災害點附近起飛。19:10,獲取了堰塞體上下游分辨率為0.16米的影像數據11平方千米,并現場對數據進行快速處理。21:20,金沙江堰塞湖第一張災后無人機影像圖制作完成。災后現場無人機影像數據也通過測繪專網傳輸至自然資源部和省政府前線指揮部。22:00,金沙江堰塞湖災前帶狀影像圖(巴塘縣、得榮縣、白玉縣)編制完成,四川局立即將影像圖通過測繪專網傳輸至自然資源部。
10月13日上午,制作完成金沙江堰塞湖三維模型和災前災后影像對比圖并通過測繪專網傳輸至自然資源部,還為省減災委、交通廳提供了金沙江堰塞湖應急影像,用于排險打通交通便道和災害風險評估。下午,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的專家在省測繪應急指揮中心,根據最新高分辨率金沙江堰塞湖應急影像圖、災前災后影像對比圖等地理信息數據資料,共同研判災情。
期間,四川電視臺新聞頻道、四川衛視、四川日報、中國測繪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等媒體對此次應急地理信息保障工作進行了跟蹤報道。
更多相關
中緯全站儀 水準儀 RTK 產品型號參數
中緯全站儀中緯水準儀中緯RTK產品家族型號參數中緯測量系統隸屬于海克斯康集團,中緯測量系統(武漢)有限公司是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集團在中國本土投資的獨資企業,產業立足中國,產品面向全球。“中緯”公司...
徠卡造船助手在華東某船廠分段測量中的應用
華東某船廠歷史悠久,是國內規模較大的現代化造船基地之一。該船廠能夠建造全系列液化氣船、超大型集裝箱船以及公務船、科考船、破冰船等特種船舶,造船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對于船體分段測量是造船過程中最...
北斗三號衛星系統首設計師謝軍:掀開國人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開啟全球組網新時代的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即將迎來18顆左右的衛星發射任務,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
GNSS接收機在煤礦垂直形變監測中的應用
山西省作為一個產煤大省,省內煤礦企業多達一千多座,每年的生產安全是每個煤企要抓的重中之重。由于煤礦開采完之后會形成大面積的采空區,采空區的治理尤為重要,因而許多煤礦會對采空區進行垂直形變監測。 ...
千尋知寸CORS賬號:開啟厘米級定位新紀元
千尋知寸CORS賬號:開啟厘米級定位新紀元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高精度定位技術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千尋知寸CORS賬號作為這一領域的創新成果,正在重新定義位置服務的精度標準,為各行各業...
徠卡MS60全站儀帶您體驗效率與精度完美結合的滑坡監測新方案!
我國西南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體眾多,山勢陡峻,土壤結構疏松,易積水,溝谷河流遍布于山體之中,與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眾多的具有足夠滑動空間的斜坡體和切割面。廣泛存在滑...
GPS不再是唯一選擇,北斗三號衛星體系即將建設完成
古有司南,今有北斗。 衛星導航定位市場長期被GPS等國外企業壟斷的情況下,國產自主研發的北斗三代導航衛星將迎來“全球時代”的關鍵時刻。 而說到北斗導航系統的國產化替代之路,少不了孫家棟的貢獻。...
天塹變坦途,徠卡MS60助力川藏鐵路隧道一路暢通
一、前言 作為世界鐵路建設史上難啃的“硬骨頭”,川藏鐵路不僅要穿越青藏高原,而且還要克服四川崎嶇的山脈地形,很多路段都需要打隧道、跨橋梁。“凍土、滑坡、地震區、巖爆”在川藏鐵路建設面前只是“小巫...